低调到看不见,这是你们赋予少数群体的“权利”

原本我并不打算继续讨论少数群体的话题,毕竟这一话题在我这里已被讨论得过于频繁。然而自从我发布了文章《“宽容”的另一面:隐形歧视与自我中心的伪尊重》以来,似乎触动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导致我在社交平台上遭遇了不少谩骂。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恰恰证明了我的观点是命中了某些人内心不愿面对但极其真实的地方。

也许是因为我在文章中选择了宗教信仰者和性少数群体作为例子,精准戳中了某些人心中的痛点,引发了他们的愤怒(有的人可真脆弱,稍微提一句,就开始狂怒)。以至于有些人直言不讳地表示:不尊重你们本该是理所当然的,能容忍你们的存在已经是极大的宽容了。你们这些小众群体,偏要将自己特殊的信仰和性取向摆到公共平台上,非得“恶心”大家一番,活该被歧视。

另一些人则更为“宽容”地强调:只有那些深爱你们的人才有资格包容你们,陌生人又凭什么费劲去听你们“胡扯”?普通人听到你是同性恋,心生恶心,内心里只会想你和几个人上过床,除此之外完全不感兴趣。甚至建议性少数人群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结婚时,最好只简单提一下自己的性取向,然后迅速转移话题,不要对外科普,否则只会让人不舒服。

这些人居然认为小众群体应当低调地隐匿于“阴暗的角落”,不配登上社会的舞台。他们似乎坚信,同性恋者只能在封闭的圈子里自得其乐,不能在公共平台上发声,否则就会“污染”他人的视线。那么,问题随之而来:难道同性恋者在听到异性恋的言论时,就不曾感到不适甚至恶心吗?然而,由于异性恋男性在社会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公共平台上常常充斥着诸如美女写真等性别化、性暗示的内容,男同性恋者和许多女性从小就被迫学会容忍这种男异性恋文化中的“恶心”部分,从而将这些恶心的情感压抑下来。

长久以来,所谓的“公共平台”实际上是一个由异性恋本位主义主导的空间,性少数群体在其中长期被边缘化和排斥。从更广阔的社会结构来看,这种深层的男权视角,不仅加剧了性少数群体的社会边缘化,更通过物化和压制女性主体性,进一步巩固了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秩序。殊不知,这些男性视角的“幸福”,都是少数人群的“牺牲”换来的,然而时间一久,这种“牺牲”就被当做了理所当然。

人数多从来不代表正确,正如“少数服从多数”的概念经常没有被完整引用,后半句“尊重少数人的权益”常常被人忽略。历史上的悲剧,甚至当代社会的诸多悲剧,恰恰是多数人的暴政和民粹主义的产物。社会的进步是必然的,就像过去许多国家曾经将奴隶制视作“政治正确”一样。而今天,在一些极端宗教国家,仍有许多人相信,妇女应当永远低于男人,这也不过是多数人眼中的“真理”。毕竟,总有人喜欢用下半身思考。

更可悲的是,许多人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中,认为自己因符合主流标准而被社会“接纳”就显得特别幸运。这样的人只顾着享受自己的舒适,而从未停下脚步去思考他人所承受的痛苦。对不起,我不相信什么“集体荣誉”。我追寻的是自由主义,我更愿意为每个人的权利保障而奋斗,而不是为了集体的所谓“和谐”牺牲少数群体的权益。尽管骂吧,毕竟除了骂也不会什么了。

别拿自身那套少的可怜的知识体系,来试图证明少数人群违反“自然规律”,这套论调早就被用烂了。若觉得不合理,这是你的“观点”造成的偏差,不是“事实”。归根到底是因为知识不足,既然知识少多看点书,甚至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近三万字长文《容忍不等于平权》。如果不想看,或者看不懂,那也无妨,毕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沟通的。

如同ONO在莫比乌斯的文章《油漆未干是事实还是观点?》中所述:

不得不说,现在还有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区分“事实”和“观点”,还会用自己所坚持的“观点”去覆盖他人的“观点”、甚至是客观“事实”。就算“事实”不是如此,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时有人提出了理性思考,分析事实的角度,但因为自己的“观点”没有得到肯定,他跳脚说大家都在否定自己。——ONO

也如同我在这篇文章的评论中所述:

脱离事实单纯讨论观点,最终会变成立场之争。用立场去攻击他人,实在可笑。可悲的是,在历史中,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因为立场问题而遭受迫害,甚至丧命,这种悲剧还要继续么?

想让少数人群低调到看不见,不正是这些人不敢正视事实的跳脚狂怒吗?因为他们怕,怕自己面对事实。人们对于与自己信念、立场或世界观不一致的事实会产生排斥,甚至愤怒,因为这些事实直接挑战了他们已有的认知框架,威胁到了他们的心理安全感。这种恐惧不是简单的对真相的害怕,而是对自我认同的威胁。当一个人面对自己无法应对的事实时,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会导致一种强烈的排斥反应。

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延续,与集体认同和权力结构相关。许多时候,群体的认同和稳定依赖于一定的共同信仰或共识,而这种认同的维系会排斥或压制那些挑战现有秩序或信念的事实。这是个人层面的心理防御,也是一种集体的文化倾向。当群体的主流信念受到威胁时,群体成员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排他性和攻击性,以维护集体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最终,问题归结于“为何怕”? 正如之前所说,这种恐惧的根源在于愚昧与闭塞。这并非指个体的智力存在问题,而是指认知的局限性信息的缺乏愚昧使得个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理解复杂的现实,而闭塞则让个体无法与更大的视角和知识面进行接触。正因如此,恐惧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对自己认知局限的无力感。

我认同自己的身份,无论是信仰,还是性取向,这些都不会让我自我否定。我甚至感激自己能有这样的经历和自我认同。我不需要为社会的偏见和固守的陈规让步。至于那些老生常谈的偏见,抱歉,我只想说:时候到了,该剪掉那根“旧辫子”了,你不会以为女性还不能上桌吃饭吧?

啊对了,不需要对号入座。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是你,那大概是错觉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