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自我为中心”的陷阱——社会互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平衡
前段时间我曾发布过一些强调尊重、权利保障、正义等相关话题的文章,主要关注点在于对弱势、少数群体的关怀。这种话题自然也会引起不少人士的不满和愤怒,这也是常事了。不过在一些包含了人身攻击的谩骂声中,其中有…
前段时间我曾发布过一些强调尊重、权利保障、正义等相关话题的文章,主要关注点在于对弱势、少数群体的关怀。这种话题自然也会引起不少人士的不满和愤怒,这也是常事了。不过在一些包含了人身攻击的谩骂声中,其中有…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主要工具。它让我们能够描述我们的感受、思想和行为,也让我们能够与他人分享我们所经历的种种。如果你仔细思考过会发现,语言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能够完美地表达我们的内…
我对爷爷的形象几乎没有什么记忆。不是因为他去世得早,而是因为家中的关系过于复杂。小时候,寒暑假大多是在外公外婆家度过,偶尔会去外地亲戚那边走一走。而爷爷奶奶,我却几乎从未见过,他们在我心里一直都是非常…
很多人从小就被灌输“对”与“错”的概念,这种从二元对立出发的标准,就像是一条看不见的线,时刻划定着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不好,甚至是做了之后能否获得别人认同。于是,在这种判断下,“对错”变成了一…
这篇文章的起因,是因为ONO发表了一篇文章《人称代词敏感与厌恶本质》,里面提到了一个人对他说: 我是我,们是们。文章中出现了太多次的【我们】,我看到以后感觉很不舒服。 他也因此详细分析了对方说这句话的…
越来越多的博客采用AI摘要来总结自己的文章,就连B站也贴心的为UP主的视频提供了视频AI摘要的功能,特别是如今火热的Follow,也推出了AI摘要。每当我看到某篇文章标题下方那句“AI总结:这是一篇探…
这依然是一篇自我反思的文章,是我与自己的对话,请勿对号入座。由于剖析了我自己内心真实体验,可能部分内容较为尖锐。如果恰巧能帮到你,我很开心。如果反感这些内容,就当是个乐子,毕竟做自己最重要,我也有局限…
在这个一切都被标签化的时代,日复一日的加班、无休止的自我营销、以及不断被社会要求“找到自己的位置”。身为个体,我们会觉得自己正在消失在这个巨大的、机器般运转的社会系统中。我们一方面被要求保持独特,一方…
博客的魅力是什么?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编辑、主持人、甚至是思想家。我们在自己的博客中自由表达,随时随地发布想法,仿佛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话筒”。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博客不仅是文字的载体,它代表…
在一些人的眼中,「信仰」是和「迷信」强挂钩的概念。而一提到「信仰」,许多人就会又自动把这个词等同于「宗教信仰」,看似这个过渡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没有发现多了「宗教」两个字吗?那是否还有「非宗教」的信仰呢…
© 2022-2025 对岸 本站内容根据CC BY-NC 4.0许可协议授权
本站已稳定运行 计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