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法到人情的友情链接
我对友情链接的态度一直都是懒得管的状态,即使我可能给申请门槛编写了巨复杂的规则,但实际上真的找我申请的,大多数也都给批了,除非是实在看不下去的,才可能给驳回。
我对互换友链这件事的印象,起初始于十五年前的时候第一次开始建站吧。那个时候组建了团队,搭建了十几个网站,注册了若干域名,有团队自己写的主页,有门户、论坛、博客,各种各样的形式的网站都有维护。当时搜索引擎的算法远没有现在这么智能,Google还存在PR(PageRank)的概念,百度有权重的概念。
大权重高PR的网站,通过友情链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新站或小站的评分,从而提升来自于搜索引擎的流量,这种是SEO常见的手段之一。拥有流量了,才能增加用户数、建立用户生态和增强用户粘性,最终影响广告的收入。而首页友情链接、内页友情链接、全局友情链接分别会给搜索引擎的收录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因此,很多站长像是着了魔似的互相交换友情链接,来维持自己网站在搜索引擎的排名和曝光率,当然我也在其中。
当时的网站通常有两种方式获得广告的收入,一种是自接广告。比如某种行业的网站,如果存在稳定的流量,部分商家可能会单独找网站进行定点投放,价格则通过网站日常流量报告进行谈判。另一种则是依赖现成的广告联盟,如百度联盟、阿里妈妈、Google联盟、Discuz!联盟等等,由广告联盟作为中间商,统一对接网站主和广告主,并按照实际展现量和点击率计算金额。当年我用自接广告的方式,外加网站有不少的活跃用户和基础流量,因此获得了一笔收入,目前这笔钱依然用于一部分域名续费和服务器指出的费用。这点就不细说了。
也有的高权重或者PR的网站,在处理友情链接时,常常利用nofollow属性,来避免权重或PR值的流失。直到2014年,Google明确表示停止了公开显示PR的更新。虽然Google依然在内部使用类似的算法来评估页面的链接质量和权重,但不再通过工具向用户展示这些数据。百度虽然没有像Google那样明确停止公开更新权重,但随着算法的更新,百度权重的影响逐渐减弱。百度的搜索引擎优化(SEO)体系开始转向更多的内容和用户体验相关的指标,而不单纯依赖外部链接的数量和权重。
随着近些年百度不断减少收录未备案网站的数量,备案规则的逐渐严格,许多博客“被迫”从境内迁移到境外,外加博客从最初被定义为是小型网站(在搜索引擎看来评分本身就不会太高),也就导致了博客类站点交换友情链接的行为对SEO的帮助收效甚微。以我的小屋举例,百度几乎是不收录我的所有页面的,甚至有的时候连首页也会被隐藏。归根到底,搜索引擎是否收录,除了百度这类搜索引擎因为特殊的政策原因影响实际收录结果外,关键还是在于网站的访问体验和内容自身的质量。
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博客的友情链接,都属于“内页链接”。这种链接的对SEO优化的效果,聊胜于无。所以博客交换友情链接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实际上过去的我并没有细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直到我在寻找有趣的博客时,看到了莫比乌斯发表的一篇《友情链接里藏着人们割舍不了的情与面》,发现其中指出了很有意思的一点:
这就好像是小学生们毕业前的同学录,别人给了你一张,就意味着你是不是也应该把自己为数不多的同学录也给对方一张,以达到某种「公平」——就算这个人你根本不喜欢、甚至不认识,但迫于对方已经给了你张让你填写的同学录,你多少会在心里盘算——原来对方把自己当成了个「朋友」。——ONO
仔细想想,事情不就是这样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设定友情链接时,会提出一系列门槛,以此为正当理由接受或拒绝交换申请,从而避免与自己不喜欢,甚至完全不认识的网站建立链接。
回到文章的开头,我之所以专门开一页详细说明交换链接的步骤,也是为了避免收到那些奇奇怪怪的申请。写博客写久了,换链接这件事也逐渐看得淡了。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七年了》,讲述了我的博客历程。其实《关于》中也有提到,这里只是做个补充。我的博客的第一批友情链接,来自那些熟悉的朋友。对于完全陌生的网站,我主动申请的次数少之又少。剩下的大部分链接,是别人主动向我提出交换请求的。十几年来,我见过太多网站开设又关闭,关闭又重新开设。因此我一直关注的,不是对方的文笔如何、内容如何,而是看对方是否能够坚持写下去、维持下去。
当然,期间也遇到一些让我颇为郁闷的事情。有些人在主动找我交换链接后,自己却几年也写不了几篇文章,导致我们很难产生任何互动。最终,对方在没有提前通知我的情况下,竟然主动删除了我的链接。后来我才知道,原因竟然是“关系不熟”,于是清理了一批链接。实际上,撤掉友情链接本无可厚非,但当初交换链接时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若要撤链接,主动通知对方是一种基本的礼仪。若不告知对方,任其发现,便变了味,甚至失礼。
我挺不擅长处理这种所谓「情与面」的事情,所以感兴趣的博客,我通常会默默的订阅。遇到合得来的话题,便忍不住评论一番。如果兴趣不投,看过一眼就算了,刻意去维护这种关系也属实累人。对我来说,友情链接就是「情与面」的象征,这也正是我对申请和维护友情链接几乎毫无兴趣的原因。因此长期以来,我的友情链接页面疏于管理,许多失联的博客也一直没有采取下架措施。大多数博客则是一整坨放在那边,很少细致分类。
与此相反,他人博客的友情链接模块,则成了我发现宝藏博客的方式。有趣的博友,总是有着趣的友人。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主动添加对方的单向链接,而不再追求双向的友链。而一部分坚持双向友链的博客,则强调交换前一定要兴趣相投,最起码也得混个脸熟。
看别人的友情链接做的那么有意思,想了想,我还是整理一下,最起码……再细致点分个类吧。
本文《从算法到人情的友情链接》版权由白熊阿丸所有,任何人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如已授权转载,转载请备注文章来源链接:https://blog.bxaw.name/archives/From-Algorithms-to-Human-Connections-The-Story-of-Friendly-Links.html
发表回复